第127章(2/2)
[历史同人] 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第127章:
杭州可是个好地方,杭州苏轼熟啊!之前苏轼也曾来杭州上任,所谓一回生二回熟,苏轼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,正如此诗所写:
“前生我已到杭州,到处长如到旧游。”
苏轼觉得自己生来就该是杭州人,到了杭州就如鱼得水,好不畅快啊!
在看遍了西湖十景后,苏轼感叹此地果真是远离朝堂喧嚣的好地方,无论有什么烦恼,只要跑来西湖边看看湖景就能平复大半,若还不行,那就吼一嗓子出出怨气呗,比如:
“喂…西湖…你好吗!”
“我是苏轼啊,还记得我吗!”】
-
“哈哈哈!苏轼此人趣味十足,朕实在是欣赏得很!”
霍去病闻言斜眼瞟了瞟刘彻,刘彻在接收到霍去病目光洗礼后顿时收敛了笑容,恢复了帝王风采:
“当然了,若论英雄出少年,还得看我大汉!是吧,去病?”
刘彻太伤心了,夸奖别人家孩子被自家孩子抓包,这不得使出全身力气去哄?
【不过苏轼细看之下,却发现这西湖竟与自己十多年前所见到的不一样了,彼时“淡妆浓抹总相宜”的西湖,现在却是“崶台平湖久芜漫”。
原来西湖中野草颇多,而西湖又久不得疏浚,所以导致原本风光旖旎的西湖湖面微缩,且淤堵的河道也不利百姓们农业灌溉劳作。
兢兢业业上任的苏轼一看此等景象后,痛心疾首,连夜拿出小毛笔写了道奏折递入京师。
苏轼也不要朝廷拨款,只是求了些度牒来。度牒在当时可以被买卖,苏轼由此筹措了一笔钱,说不得还自己贴了许多,征召了杭州当地民夫清理西湖野草,挖出淤泥来。
这对于百姓们来说可是大好事,所以苏轼刚提出来便是一呼百应,大家争相报名参加疏浚西湖之事。
不同于以往的劳役,这次可是为自己为子孙后代谋福,百姓们都心甘情愿,更何况他们还遇上了一个好官苏轼,不仅愿意组织财力人力做这件吃力不讨好之事,还会给每日来上工的民夫相应的工钱。
百姓们回到家都暗自抹泪,可算遇到苏轼这般为民做事的清官了,所以工钱什么的大家都不想要,只求给顿饭吃就行,毕竟西湖疏浚了,得益的也是百姓自己。
挖出来的淤泥没地方放,苏轼就下令将淤泥全部堆叠于西湖一侧,这样便将西湖连通了起来,中间还留了几个桥墩供船只通行。
当时苏轼并没有为此堤岸留名,杭州百姓后来感念苏轼的治水之恩,将此堤命名为‘苏堤’。
能得如此为民办实事的好官,是杭州百姓之福,到了年节上下百姓们自发给苏轼府上送些自家土特产以表谢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