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(2/2)
[历史同人] 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第113章:
[1]《宋史·食货志》记载,治平二年(1065年)的时候,宋朝财政亏空已达1750余万两白银。
[2]《岳阳楼记》宋,范仲淹
[3]《宋史》记载:特其学不用于嘉祐,而尽用于熙宁,世道升降之机,盖有在也。
[4]《三字经》南宋,王应麟,“苏老泉,二十七。始发奋,读书籍。”
[5]《宋史·苏轼传》记载:嘉祐二年,试礼部。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,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…殿试中乙科。
[6]东坡冷锅鱼做法失传,参考网络
鲜美河豚欲上时
【后世常谈论欧阳修为避嫌,将苏轼特意判为第二之事,引得众人对苏轼的才华更为敬仰,但这仅是省试,所以苏轼并不是榜眼哦。】
-
“……”
“这,这也不用单独讲吧?”
苏轼尴尬,怎么,留个美丽的误会难道不好?
张怀民又被戳中了笑点,趴在榻上笑得上气不接下气:
“子瞻兄是怎么被误会成榜眼的?明明取了乙科啊。”
被揭了老底的苏轼沉默了,过了一会儿,端走了张怀民桌前的果盘。
【当时欧阳修误以为试卷是其门生曾巩的,因此为了避嫌给判了第二,没想到过后一查,原来是苏轼的。
因省试有四科,见到如此的好苗子欧阳修生了惜才心气,去找出苏轼其他几科的试卷,没想到却发现,苏轼‘赋’这一科被判了个不及格。
同学们,朋友们!大文豪大诗人苏轼当初考试时,竟然在诗赋上得了个不及格!
就好像一直考第一的学霸同学,突然考了个不合格一样。这些年,被苏轼诗歌支配的日子总算有了个说头!】
-
苏轼指着天幕,不知是被气的还是不理解:
“此乃何意,我的诗歌怎么支配了他们?读来不朗朗上口,意境深远么?”
“是是,子瞻兄绝对不是因为赋科不合格而动怒的。”
【不过,诗赋得了不及格,并不代表苏轼就是个学渣。相反,苏轼的词风相当豪放,照本宣科般作诗赋苏轼不会,若按照心意随意创作,却能留下千古传颂的佳篇。
等苏轼苏辙二人丁忧归来,由欧阳修等人一力举荐,兄弟二人皆参加了制科考试。
制科与科举相比,更难上好几倍。科举考试尚有书本内容可循,制科考试则是根据国情出题,让学子们抒发自己的治国理念,相当于专项人才的选拔考试。